在網路上,總不乏投資高手的交流,今年我的投資雖然也有些成長,和那些動輒翻倍績效的「神人們」相比,還是頗有差距,也就不特地獻上對帳單或交易明細了。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個人 2024 年投資心得的紀錄,並談談 2025 年的目標。
2024 投資總覽:穩健中仍有波動
回顧這一年的操作,漲跌在所難免,但短時間的暴漲暴跌確實考驗心態和策略的執行力。幾波震盪後,我更深刻體會到事前規劃和執行力的重要。雖然不可能擬好「完美劇本」,至少有設定進退場原則,才不會被行情牽著鼻子走,頻繁換股或錯失良機。
經過實戰經驗的累積和投資心態的調整,如今能更穩定地面對漲跌,也能依照事先擬定的交易策略調整。與其追逐熱門題材,不如把眼光放遠,著重企業內在價值、產業趨勢與長期潛力,耐心等待市場資金找上門。
AI 工具的綜合運用:提升研究效率、拓寬視野
快速蒐集關鍵資訊
能在短時間內分析財報重點、產業動態與市場情緒,並迅速掌握關鍵問題,不必花太多力氣篩選雜訊。
多角度剖析公司與產業
投資決策常受個人經驗或情緒影響。有了 AI 協助,我可以彙整不同分析報告、產業數據與專家意見,比對多種假設,減少「只看到自己想看的」盲點。
與 ChatGPT 深度討論策略與想法
我會把投資假設、交易策略、報酬率試算結果與 ChatGPT 討論,例如探討某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或比較不同策略對績效的影響。這些對話能梳理投資核心想法,也能在客觀分析外,察覺忽略的細節。
減少情緒性判斷
AI 工具讓我把更多時間花在策略思考與風控,而不是基礎資料蒐集。研究更完善後,就比較能抱住符合長期價值的標的,不因短期波動而手忙腳亂。若有即時、客觀的數據,就不易被雜音帶著走,心態也更穩定。
回歸核心:穩定心態、執行策略、提升效率
AI 工具提升研究效率,帶來更穩定的心情
AI 的協助,讓我提升搜集及分析資訊的能力,會減少對「消息落後」或「對市場一知半解」的焦躁。過去如果沒有足夠的資訊,會對手上的股票沒有信心,導致抱不住,甚至心情可能會被股價波動牽著走。現在如果能對個股及產業的了解更完善、決策流程更明確時,心情也會因此大幅穩定。
・安心持股:當我明白投資標的的基本面與未來展望,不再容易因短期波動心浮氣躁。
・聚焦策略執行:有了完善且即時的研究支援,我更能依據事先擬定的交易策略進行調整,減少臨時起意的干擾。
最終決策仍在於「人」
無論 AI 工具多先進,市場中仍存在許多不可預測的黑天鵝與人性變數。我充分運用 AI 所帶來的客觀優勢,但最後的執行與風險擔當,始終要靠人自身的判斷與紀律。
・多想背後原因:查看 AI 分析結果時,我仍會透過多重驗證、詢問不同領域的專家或前輩,以避免輕易相信單一結論。
・彈性應變:在市場急劇變動時,過度依賴模型可能導致錯誤判斷,因此我也時刻保持應變能力,必要時審時度勢,調整部位。
改變舊有交易習慣,真的沒那麼容易
就像人家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一下子扭轉過去長期形成的交易模式,常常會遇到各種挫折。但我這一年來不斷嘗試、調整,漸漸修正過去決策反應過慢的問題。
・用紀律抵抗情緒:先訂好策略,能在行情震盪波動時替自己留個依據,而不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累積信心與經驗:每一次的檢討、調整,都是投資經驗的累積,讓我對未來更多不確定因素能更鎮靜地因應。
案例分享真實經驗中的收穫與反思
案例1:從定存股到飆漲一倍的投資經驗
今年有一檔持股,原本是以「定存股」的角色納入我的投資組合,主要看中其穩定配息與不錯的產業地位。沒想到在某個議題的發酵下,短短時間內股價竟然飆漲了一倍,後來又短時間修正回原點,雖然近期又漲了一倍,自己評估營收獲利應該要漲2-3倍才能支撐住股價,短期之內要去估大幅漲跌模式,不是自己擅長的,所以就暫時把該股調整為微追蹤了。
先冷靜查核
面對股價突然暴衝時,我第一時間並不是忙著高興,而是透過 AI 工具與各種產業消息來源,確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這個議題的可信度如何。
評估長期影響與關鍵時間點
了解議題成因後,我進一步思考它對公司未來的營收或產業地位是否真的有實質影響,並且列出可能的關鍵時間點與風險因素。
擬定交易策略
在確定這波題材並非「曇花一現」後,我根據預先擬好的投資原則,決定是否分批賣出、部分留倉,或持續觀察公司的基本面變化。這次的經驗也再次印證:股價的大漲(或大跌)時,更需要冷靜與嚴謹的交易策略,而不是只靠一時的熱度或情緒。
案例 2:價格看似便宜,卻忽略大環境的慘痛損失
還有另一檔持股,我在自認為很低的價格買進,因為太喜歡公司的商業模式,包括多角化經營都方向正確,所以鬆懈了深入追蹤。
營收成長趨緩,獲利卻衰退
公司營收雖仍在成長,但幅度開始放緩,又因忽略了整體經濟景氣變化及政經情勢影響,導致獲利下滑,股價也一路走弱。
過度樂觀的盲點
我因過度相信「自己設定的買點已經很低」,在股價下跌時反而錯失了再評估的時機。等到真正發現問題,股價已經大幅回檔,只好調整心態,繼續持有做更長期的觀察,自嘲變成「價值投資股」。
反省與調整
這讓我更警惕:即使看中一家公司,也不能因「喜歡它的商業模式」就放鬆警覺,必須持續追蹤每季財報、營運數字以及產業和大環境的變化。下次再面對類似情況,我會更謹慎透過 AI 工具蒐集資訊,保持客觀的判斷與適時的停損或停利策略。
2025 年目標:深化 AI 工具應用,持續拓展認知版圖
看著即將到來的新一年,我對 2025 年的目標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點:
提升 AI 工具的應用深度
今年算是運用AI 輔助投資的「入門階段」,明年想更進一步熟悉並整合這些工具,來驗證投資假設,讓研究邏輯更完善。除了單純的資訊查詢,也會多利用與 ChatGPT、Perplexity交叉驗證資訊,並運用Google Doc+NotebookLM做研究資料整理,反覆討論投資策略,從不同角度檢視交易策略試算與風險評估,持續深化研究效益,未來也會多在粉絲團或BLOG分享相關工具的使用研究心得。
投資方向:持續擴大能力圈
在嘗試更多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累積對商業模式與產業鏈的理解,爭取在好公司還沒被市場瘋搶前,有機會先卡位。所以我主要還是傾向以「商業模式與長期競爭力」為主要考量。對我來說,如果公司在其產業中屬於關鍵供應商或有穩定的獲利模式,那麼對於景氣波動的耐受度也會高一些。
完善的交易紀律與管理機制
持續利用 AI 工具協助研究並調整部位,讓投資決策更客觀也更及時,像是持股比例、風險控管、投資策略,都是我希望再度強化的環節。只有紀律足夠嚴謹,才能在行情大幅波動時保有一定的操作靈活度。
結語
回顧這一年,雖然相較於一些超強的網友或好友,我的表現還是平平,有幸在幾次波動中抓住了機會。這或許也有運氣成分,對市場和投資前輩們,我仍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整體成績雖說不上耀眼,但也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而最大的收穫是花了很長時間去思考、嘗試和修正研究效率與交易心態,各方面都覺得有所成長。
今年很大的突破是運用AI 工具加速研究,尤其過去在網路上看到別人看似神操作,其實很多人背後也是做了大量功課,只是方法可能比一般人更有效率,也希望自己明年能繼續提升對公司分析的廣度與深度。
展望 2025,相信只要把 AI 工具的優勢發揮出來,並在認真研究公司之餘,不斷鞏固心態與策略紀律,就能逐步提高我在投資市場上的存活率。
希望明年能跟更多投資先進交流,也請各位朋友不吝指教,讓我有機會追上大家的腳步。祝大家在 2025 年都能投資順利、生活平安順心,一起往更高的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