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避險思考

1516

投資不要想著賺,要想不能虧。

今年2018下半年開始,很多公司股價都腰斬,包括美股也大跌,慢慢看到許多人在分享報酬都有負數產生,這時就一定要討論風險控管這個議題。很多人都知道要避險,會想說買在便宜價或是分散投資就能做到完整的避險,但這做法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其實遠遠不足夠,還要進一步找出背後操作的意義及方法,才能發揮更有效的避險效益。

風險三要素

風險要談可以涵蓋很廣,但我們先把焦點拉回到股票投資部份。首先要先了解風險是什麼,有什麼要素。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要素:

該公司獨有的特定問題
好公司在不好的時機也能賺到錢,經營不善的公司在好時機也可能倒閉。所以很多公司的經營狀況,都算是該公司獨有的特定問題。例:快速擴張、定位不明、競爭力衰退等。

產業相關衝擊
有可能是政策改變造成的衝擊,例如加稅、調整基本工資、開放境外廠商競爭,或是科技變化或替代品的出現。像是網路盛行後,傳統報業銷售量大幅下滑,這就是報業受到科技影响衝擊。

整體經濟衰退
GDP通常遇到金融風暴類時會有大幅震盪,但長期來看還是持續上漲,所以應該要注意產業動態,例如原物料價格在市場上的趨勢等,要善用這類數據來????助判斷。

這三個要素如果要很仔細深入的研究,其實要花很多時間去驗證比對。以一般投資者來說, 從公司獨有的特定問題著手拆解,會是比較容易切入的角度。

認識風險:越危險越要面對

上述三個要素都很容易理解,但是我們要再進一步去分析公司會遇到什麼樣的風險。首先要從公司的獲利方式進行分析,大致可歸類出三種風險:1.公司資產 2.獲利能力 3.特許權

公司資產類

有的公司是屬於重資產類,需要不斷投入資金購買機器設備來創造獲利, 會有可能因為市場趨勢或科技演變,造成資產損失原本預估的產值或價值,不但沒賺到錢還造成負債。又或者像是很多人(公司)買了房地產, 遇到房地產經濟不景氣,造成市價下滑,加上資金週轉問題,不得不認賠賣出,這些都是公司資產類可能會遇到的風險。

獲利能力類

這部份要關注影响持續獲利的風險,像前幾年中國要求五險一金,讓許多工廠的人事費用高漲進而影响獲利,今年的中美貿易戰也讓許多產業在國際銷售上產生阻礙,紛紛尋找新據點設立工廠來避免稅率影響。

特許權類

特許權講的就是獨享的權利,通常像是著作權、銷售牌照或政策因素幫公司創造進入障礙。風險產生可能是因為授權到期或是政策修改而消滅原本進入障礙的保護,市場上就有新進入者來瓜分獲利。像大豐電原本是有獨佔市場的優勢,但因為政策開放競爭後,原本的優勢不在,新進者紛紛用低價策略來搶市場,所以大豐電就必須用削價方式來留住消費者

影響公司獲利的風險因素都要再特別判斷是對公司為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影响,都會關係到最後價值判斷的結果。

控制風險,把平均投資法做到更細緻

了解風險可能會從何處出現,這時要做的就是降低風險的衝擊。

第一種做法:資金平均投入

將資金平均投入在不同股票,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但是這種做法會有盲點要注意,假設要把風險分散在十檔股票, 雖然每一檔股票都配置了10%的資金,還是會有可能避不了風險。試想:如果是十檔股票,都處在相同的產業,只要景氣反轉,其實這十家公司所受到的衝擊都一樣,這樣分散投資等於沒有發揮避險的作用。

這時一定就有人提議,把這十檔股票分散在不同的產業,其實A產業發生變化,B產業也不會受到影響。 此時在挑選產業就要特別注意產業的連動性,所謂連動性代表二個市場或類股,往同方向(或反方向)變動的相關程度。像蘋果概念股就包含很多產業在裡面,例如有組裝廠及通路等,看起來好像不是太大的關連,但都是會因銷售量而影響營收,說要特別注意跨產業是否真的跨的夠遠,才能分散獨特風險的比重。

第二種進階做法:找出互補性標的

分析投資標的可能面臨的風險種類後,就要思考如何去降低風險的衝擊。 市場上有很多資訊都是教導投資者將資金平均配置投資在不同公司上,但比較少提到細節思考的部分。前面的內容分享要如何判斷風險的類別,就要認真思考原本投入的公司所面對的風險有哪些,要開始去找互補類別的公司來投資,這就必須考驗投資者對於公司的熟悉度,才能找出相對應的公司。

舉例來說:油價上漲對塑化族群報價有利,可是對航空業者就很不利。反之,如果油價下跌,航空業成本降低,獲利增加,但塑化族群的報價就不利了。

在這個案例中,油價是影響這兩個產業獲利的關鍵因素。如果手中擁有其中一個產業,想要避開油價的衝擊,就要適當的將資金分散在另一個會受油價反向影響的產業。國外的投資工具比較多,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ETF可以選擇做多或做空。比如會有石油、玉米、金屬等類別的ETF供投資者操作,更深入作法還會考慮股票或ETF之間的關聯性,然後計算避險比率。這個算法未來有機會再另外寫一大篇來解釋說明。

結論

維持紀律是很重要的避險心法,不要因為特定股票一時的獲利而重押,適時轉換投資組合的各股佔比,也能達到部份的避險效果。

身為價值投資者,還是得深入了解公司的價值,才能找出風險,計算出安全邊際。即使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但真的要大幅減少風險的衝擊,還是得採取適當的避險措施。

[block id=”sub-01″]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