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如何避免氣候災難》讀後感

726

在2006年看了” 不願面對的真相”,這是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揭露大量的氣候資料,指出全球暖化的科學證據及討論對於經濟及政治的影響。因為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一個炒作議題,質疑全球暖化的論點。尤其要減緩地球暖化的主要行動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許多重要的人類活動像是生產製造、電力、交通運輸等都會大量的創造出二氧化碳排放,要做到減排就等於是會打壓這些經濟活動的生存空間。所以全球暖化的議題引起很多政經人士正反二方的討論。所以從那時開始,自己陸續有關注環境相關議題,經過了數十年,看到越來越多科學證據指出地球真的在暖化,科學家不斷深入研究各產業的碳排放量及能如何改善等,但大多都還是從單一產業去闡述,較少人做整合性的分析探討。

這本由比爾・蓋茲所撰寫的”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是我所看過相關的書籍,覺得撰寫非常好的一本著作。內容展現出他處理複雜議題的思考邏輯,將複雜難懂的氣候問題,從宏觀角度出發,再談到細部議題拆解。

零碳排是全球性的複雜議題

比爾・蓋茲能將零碳排這種錯綜複雜的議題,有條理邏輯並採用大量數據去探討,從不同面向切入拆解各層面的問題,並提出論點,再解析相互之間的關連性,讓讀者可以一目瞭然,達到複雜事簡單講的程度。

例如:大家的印象都覺得電動車很好,可以大量減少排碳量,但這個”大量”到底是多少?

圖片來源: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圖片來源: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比爾・蓋茲先從全球總排放量開始計算,然後估算出交通運輸佔總排放量比,再估算出各種運輸工具如飛機、船、大型車、小型車等排放佔比,才能再估算出有多少交通設備是可以採用電力能源來取代石油。

圖片來源: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不僅如此,比爾・蓋茲還更進一步指出這些交通設備如要轉換成電力能源的可行性及對該行業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他和巴菲特談到飛機如何去碳化,巴菲特問: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電池裝上巨無霸客機當動力呢?巴菲特知道飛機升空時,燃料佔了20%-40%的重量。當比爾・蓋茲跟巴菲特說:需要35倍重的電池才能提供相同的能量,巴菲特馬上就懂了。

見樹又見林

圖片來源: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舉書中談到電力問題的例子,比爾・蓋茲談的不只是燃煤發電的問題,他分階段定義問題

1.全球有靠煤發電有36%:找出燃煤發電的範圍佔比

2.為何無法取代:大家都知道燃煤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麼無法取代?燃煤電廠建設需要30年以上時間才能回本,所以也無法輕易關廠,加上能提供比綠電更穩定的電源,所以難以取代。另一方面則是燃煤的價格太便宜,現階段要轉換成再生能源的成本過高,所以才在減少燃煤發電上遲遲無法達到成效。

3.為什麼再生能源成本過高:太陽能及風電的轉換效率不足、電網傳輸設施也需改善,諸多原因會讓綠電價格高漲,民眾會無法負荷。

閱讀案例的過程中,真的很佩服比爾・蓋茲面對複雜議題的思考脈絡。看到他對於所探討的議題,如何訂出明確的範疇進行解析,提出相關數據做討論,不會因為他是名人就大筆一揮隨意寫下觀點。

真心推薦此書可以多次閱讀,除了關心環境議題,也思考比爾・蓋茲解題的脈絡,相信對於個人在學習、研究、創業、投資等,都會很有幫助,建議大家把這本”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會推薦列入2021年必讀清單裡。

未來生活該怎麼過

未來氣候災難是可預見的,甚至是現在進行式,直接對於人類造成巨大影響,像是全球的狂降雨或大旱的極端氣候都讓人吃足苦頭。這些都是經年累月破壞地球生態,被大自然的力量所反撲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個人做起,盡量減少碳足跡,改變飲食習慣、交通方式、用電量等,都是幫助減碳的做法。

從投資的角度思考,各行各業一定會受到減碳的衝擊,像鋼鐵水泥業可能被迫要改良技術,進出口商會遇到各國開始課徵碳稅而影響獲利結構,電動車及綠能產業則可能在減碳浪潮中崛起,不過都需要全面性及長期的觀察。

Netflix上有” 蓋茲之道”有一集是他在談如何找尋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另外還有許多紀錄片在探討地球暖化為地球帶來的災害,像是”我們的星球”、”地球超負荷”、”海洋陰謀” 、”奶牛陰謀”、”活在我們的星球”等⋯⋯如果對於地球生態及全球暖化議題有興趣者,如果你對環境議題有興趣者,推薦必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