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訂閱經濟

1281

看到訂閱經濟要請大家先冷靜

先冷靜,這不是新的商業模式,這已經在社會上運作幾百年了。像是報紙、水、電、電話費或是小時候常見的羊乳鮮奶等,商家及消費者都是採用訂閱制的方式在傳遞商品服務及付費。

這本書的內容大多在提國外一些成功轉型的案例,或是在建立訂閱服務需要注意什麼細節,但比較少提到訂閱制會遇到什麼樣的市場問題及挑戰。

投資者在觀察投資標的時,如果有聽到公司要轉訂閱制的消息,可以從哪些層面去判斷是否會成功?

  1. 不景氣時,誰最快受影響
  2. 留客力
  3. 轉換成本

以下會以四個網路服務來做綜合說明,分別是: Netflix、Dropbox、Google Suite、Office 365

訂閱服務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持續提供服務且收費”,但不是每樣商品或服務都適合,首要就要去思考”商品是否有持續使用的必要性?”

不景氣=縮減不必要消費

這四個常見的網路服務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如果假設消費者預算開始吃緊的情況下,哪個訂閱服務會被優先取消?相信是會從Netflix開始取消訂閱,因為娛樂為非必需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市場上關於娛樂或是消費型商品都會優先受到衝擊。

訂閱服務拚的就是留客力

那如果是其他訂閱制商品,像是工具軟體呢?在不景氣時,當然也會受到影響,但投資者更要注意的是商品服務解決的痛點有沒有別人多?

服務名稱 Netflix Dropbox
(簡稱D)
Google Suite
(簡稱G)
Office 365
(簡稱O)
解決痛點 影音娛樂 儲存空間

文件編輯

儲存空間、網路工具及服務。EX:信箱、相簿、雲端硬碟、Google文件等。 儲存空間
文書工具

Dropbox大家都知道是可以將檔案儲存在網路空間,可是Google Suite、Office 365也都有提供。即使D後來又開發文件編輯功能,也頂多是追趕G跟O的部份功能,所以消費者會因為功能需求而轉到另二項服務上,捨棄D產品。

那G跟O二者會不會發生排擠或取代呢?因為這二家巨頭除了儲存空間之外都有發展獨特的工具服務,這就是比給功能整合及使用者體驗了。如果細部功能先不比較,大方向來思考,這時就要去找市場上還有哪些服務競爭者?

訂閱服務雖然可以創造穩定現金流,但也有可能因為市場競爭而很快流失客戶。舉例來說:O會較直接打到Evernote,因為O提供的服務除了大家熟悉的Office系列,還有One note也可以做到筆記功能,而且還可以整合到其他軟體,如果以Evernote跟Office 365相近的費用來比,顯而易見Evernote的產品力會在市場上挫敗。

G跟O的服務都是必須長時間持續使用且無法中斷,因為不可能今天用Gmail,明天就不用,就像我們生活無法一天沒有水、電一樣。如果商品服務沒辦法做到”必需”,而是處在”有也很好”的階段,那就不一定適合訂閱制了。

轉換成本越高,競爭力越強

D服務為什麼會優先被排除,因為要換到其他服務只要搬走檔案即可,G服務為什麼夠強,因為要把所有的內容,像是Gmail、Google相簿、文件都搬移會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會是需要調整所有工作流程,比如常用Gmail的,習慣界面及收發方式,重要信件或分類都建立已久,換新服務要重新建立,會浪費太多時間。在服務沒有大問題或明顯功能不足的情況下,使用者一般是不會輕易轉換工具。所以要從G服務搬離,不是不可能,而是要考量轉移成本是否對自己有利。這也是投資者常談的護城河之一”轉移成本”,在訂閲服務中更是重要。

訂閱模式盛行的背景因素

訂閱模式在這幾年開始盛行,也是因為科技的進步,社會對於科技應用的接受程度增加,例如像是信用卡普及、網路基礎設備提升及網路服務成熟等,讓訂閱服務可以順利推行。在這本書裡有提到公司要轉型需注意的內部問題,也很值得一看。

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基本開銷,像是水、電就是絕對必需品,這個消費者心中是再怎麼吃緊,也會支付的費用。但如果是拿電信服務跟第四台服務,這就會在有限的資源下,预算就會遭到排擠了。因為現在生活型態的改變,年輕族群使用網路的程度增加,不論是連繫或是看影片等,都只要一支手機,連上網路就能搞定。這樣第四台及固網業務就會遭受衝擊,因為被其他服務取代,必需性降低,自然就會被捨棄。

訂閱模式不是萬靈單,還是得回到根本去分析產品功能及競爭對手之外,還要注意是否有被其他服務取代的可能性。

台灣股市在軟體類的訂閱服務公司不多,尤其是市場大多還是接受買斷式的居多,所以自己都是看國外公司的轉型發展,建議可以找雲端運算或軟體服務類別的ETF,像是SKYY、VGT等,找出持股清單,各個ETF裡的持股重心都會不太一樣,這時就可以回過頭來思考前面所提的那三點,再做進一步的分析判斷。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