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讀懂一本書

1270

作者樊登透過讀書及講書,發展出擁有3300萬會員的講書影音平台。而”讀懂一本書”,書中以作者親身經歷,解釋如何去讀通一本書,並且能有效的內化並輸出,協助讀者打造正確的讀書心法,並且如何讀完書就能變現。

樊登第一次開始講課及備課,是買了三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後,寫了課程的PPT,而這個課就讓他講了十年,書籍本身只花了幾百元就能買到,而講課可以讓他賺上千百倍的收入,這也讓他意識到讀懂書,竟然可以衍生出這麼高的價值。

或許你我並沒有想要成為講書人,但這本書會吸引人想要更進一步探索讀懂一本書,究竟能創造多大的效益?這本書的重點大多會放在如何選書及建立讀書能力,只要基礎能力建立完善,後續變現效益就會水到渠成。

這本書主要可以切分為三個方向:1.如何選書 2.怎麼讀懂一本書 3.確認真的懂

要看書,要先學會選書

要讀懂一本書,首先要懂得選書,買書是要有目的性的買,不是看到暢銷就全都打包,有時難免也會買到地雷書,每本書出版都帶有目的性,要了解這本書是屬於何種性質,要能辨識出其價值。除此之外,還要參考出版機構、作者背景、推薦人、推薦書單、參考書目、翻譯及印刷品質等。

我也曾買過一些地雷書,有的是翻譯不好,有些則是疏忽沒有去檢視這本書的相關資訊,可能看書名及簡介就買,但近年在買書前會多花一點時間去確認對本身的必要性,比較不會為了跟風而買。所以在購書前先研究書,就會像”超速學習”裡提到的後設學習概念,就能在閱讀時,更快進入狀況,獲取所需的知識。

書中提到選書的TIPS原則:

T(Tools)工具

I(Ideas)新的理念

P(Practicability)實用性

S(Scientificity)科學性

我們可以將TIPS原則當作選書的分類大項,買書前先辨識書的定位,再根據自我需求選擇書籍。將買書選書過程也建立出SOP,能在讀書前就知道預期獲得的內容,可以更快速的進入狀況,找到需要的資訊,另一方面則可以有效節省費用,不用再買海量的書來找尋答案碰運氣。

要讀懂一本書,不能只讀懂一本書

讀書通常是帶有目的閱讀或是自由閱讀,但不管是任何方式,如果真想要讀懂一本書,必須先累積讀書量及知識,最好是廣泛閱讀同一主題的書籍。當累積越多特定領域知識,會產生複利效應。就會有能力驗證不同作者對於主題的觀點並做交叉比對。

另一個重點則是要跨出舒適圈,適時脫離原領域的範疇。例如在讀未來5G技術發展時,會讀到有關物聯綱、邊緣運算、大數據或AI人工智慧等,這時可以再根據這些項目去做延伸閱讀,都會有助於加乘擴大對原始主題的認知,增加知識素養。未來再找相關的書籍,就會有能力判斷內容優劣,並且對事件提出獨特見解。

這也是目前我在嘗試的方法,很多有興趣的主題,我會購買多本相關的書,這種作法能對主題從多方角度切入學習,也因為對領域知識的熟悉,會加快閱讀的速度,閱讀量也能再提升。

如何確認真的讀懂一本書

作者在書中則是以講書角度分享,要能不失去書本原意並且有效整理重點,這部份就提到包括講書準備及二次創作等技巧。

如果沒有講書需求,要確認自己是否讀懂一本書,或對該領域有足夠了解,最好驗證方式就是要輸出。試著演講或寫文章,觀察每一次閱聽眾的回饋反應。更激進做法則是可以辯論或筆戰,通常為了爭一口氣,往往筆戰雙方都會付出極大的心血,反而激發更大的潛力,去針對該主題做深入的研究。

不管用何種方式,只要開始動手輸出,不論是任何主題,腦中就會開始重整獲得的知識。就像在學校會透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程度,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是要接受自我及市場的評分。

結論

自己也是會大量持續閱讀的人,直到近年才慢慢整理出適合的閱讀方法,其中也讀過教人如何閱讀的書,像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很值得一看再看的經典。除了提升讀書品質,也同時想要提升效率,一直在思考如何讀的又快又好。雖然感覺有點貪心,但的確是有很多人能做的到這點。

放眼全世界極具有成就的人,像是巴菲特、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都無不把握時間持續閱讀,如果他們都努力讀書,自己有什麼本錢不念書?拉近一點看身邊的人,很多都是社群領袖,都在專業領域非常成功,還有斜槓到不行的精彩人生,有時還會筆戰去坐實自己的觀點,這都是要需要大量的閱讀學習及輸出才能累積出來的能力。

我會推薦”如何讀懂一本書”,讀者可以根據書中內容,建立調整讀書流程,這會是一個滾動式過程,在不同階段可以再加強去閱讀其他相關書籍,逐步精進自我學習能力。

在這裡推薦(推坑)幾本書:

1.超速學習

2.複利效應

3.學的更好

4.如何閱讀一本書

5.原子習慣

6.刻意練習

7.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如果你也有其他覺得很棒的書,也請推薦給我。
人生就是不斷的學習,唯有學習及累積,才能站穩腳步,持續前進。

共勉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