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新手到個人風格的選股之路

502

為什麼選股讓人感到困難?

選股一直都是投資新手最常感到困惑的問題之一,面對1800多家公司,不知道從何下手。我剛接觸投資初期,也去上了許多課程,像是工研院的產業分析師班、哥大的價值投資課程,當然也看了許多投資書籍。此外,我自己也曾經嘗試過許多方法,包括數據指標(如本益比 P/E、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股息率等)、產業分析(如娛樂、軟體等熱門產業),以及追蹤新聞與研究報導等。

這些方法雖然各有價值,但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數據指標雖然能提供客觀的判斷標準,但對新手而言容易陷入過多細節,反而失去整體判斷能力。產業分析則需要龐大的知識基礎和持續不斷的追蹤更新,對時間有限的投資人可能造成困擾。此外,過度仰賴新聞報導往往會導致跟風投資,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判斷。

你最熟悉的產業,就是你最佳的投資起點

後來我發現,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自己熟悉的商業模式開始。所謂「熟悉的商業模式」,指的是自己生活中常接觸的產業,或是工作上已有相關知識的領域。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從事零售業的員工,你可能對零售業的運作方式非常熟悉,能快速判斷公司的競爭力以及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來源。

從熟悉的商業模式出發,我的方法通常是:

  1. 深入研究自己最熟悉的一兩家公司,掌握公司運作細節。
  2. 再找出其他類似商業模式的公司進行比較。
  3. 透過這樣的比較,更容易發現隱藏的投資機會與潛在風險。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能快速深入理解公司的本質,建立起自己的投資邏輯與判斷信心。

像我一開始就是從華研(8446)這家公司深入研究起,從公司的商業模式、營運方式,到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都詳細地進行調查,包括國內外的市場資訊也都蒐集一遍。此外,為了更真實且深入地了解公司,我也會實際參與公司舉辦的法說會、股東會、電訪等,甚至直接安排公司訪談,與高階主管交流。

當我對華研有充分理解後,再延伸觀察其他類似的概念股,例如寬宏、必應、寬魚等,運用相同的分析邏輯和觀察角度進行檢視,不論最終是否決定投資,至少我的能力圈能快速從1家公司拓展到4家公司。如果持續運用這個方法,並逐漸累積更多熟悉的公司與產業,那麼我的能力圈與投資視野就能倍數擴張,建立起更扎實的投資基礎。

透過寫文章分享,進一步強化投資觀點

做研究只是第一步,將研究的過程透過寫文章分享出去,則能更有效地釐清自己的投資邏輯。寫作過程需要將腦中想法有條理地組織與呈現,在這個過程裡,我經常能察覺自己忽略的細節或思考上的漏洞。此外,我也抱持開放的態度,準備好接受網友的反饋與指正,這其實是另一種挑戰,考驗自己是否有心胸去面對並承認自身的不足。同時,經營粉絲團也能讓我與其他投資人或網友交流,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投資視野。

有趣的是,透過粉絲團持續分享我的投資觀點,網友開始主動回饋,甚至推薦符合我投資風格的公司。慢慢地我才發現,原來我有明顯的投資風格,特色包含專注中長期投資、深入理解特定商業模式,以及避免盲從市場熱點。

後來我也逐漸發現,有時看到某些公司時,腦海中會浮現:「這家公司很適合某某某的投資風格。」甚至有朋友在分享投資標的時也會對我說:「這間公司感覺就是你喜歡的類型。」這才讓我慢慢意識到,原來我已經不知不覺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獨特的投資風格與特色了。

總結與建議:怎麼開始找到自己的投資風格?

最後我想給大家幾個實際建議,協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

  1. 從自己熟悉的領域開始:從你的日常生活、興趣或工作領域著手,深入研究相關公司,更容易產生共鳴並理解公司的價值。
  2. 主動分享與交流:透過寫部落格或經營粉絲團,將你的研究心得與投資觀點公開分享出去,不僅能釐清自己的思路,也能得到寶貴的反饋。
  3. 持續擴展能力圈:當你對一家公司熟悉後,試著將分析方式套用到其他類似公司,逐步擴大你的研究範圍與投資視野。

記住,投資的目的不是追逐市場的熱門話題,而是培養自己獨特的投資視角與判斷能力。

其實這些方法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你願不願意下決心,踏出第一步,長期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會有豐富且意想不到的收穫!

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了嗎?歡迎到粉絲團留言跟我分享你的經驗或問題!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