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研究需求常要處理不同類型的投資資料,例如年報、研究報告、簡報和逐字稿等,我過去需要花許多時間反覆調整與設計架構。後來,我開始運用 ChatGPT 的模板功能,讓工具記住我的需求。現在,只需啟用模板,就能快速處理資料並生成初稿,效率大幅提升。
有一次跟朋友分享經驗,才知道朋友也有一樣的困擾。這也讓我意識到,效率工具的使用其實不僅僅是個人的選擇,還能透過分享為更多人帶來價值。
原本還想說要不要私藏這個運用方法當秘技,但後來想想,大家共好才是更重要的。所以今天想來分享一個我才在ChatGpt裡使用的概念:模板。
什麼是模板?
模板是一種結構化的框架,用來簡化反覆出現的任務。例如,在報告撰寫、數據整理或專案規劃時,如果有事先設定的格式與欄位,我們就能省下不少「從零開始」的時間。同時,這也讓產出內容更一致、更可靠。
一、設定專屬模板的三大步驟
1.明確需求與目標
在開始前,先問問自己:
- 哪些工作流程經常重複?
- 哪些細節容易被忽略?
- 哪些內容需要有固定格式,來呈現更專業的感覺?
例如,如果你常寫研究報告,可以嘗試建立一個包含「營運現況」、「產業趨勢」及「財務分析」的基本架構,讓之後要產出的報告都能依照同個架構進行。
2.善用 ChatGPT 建構模板
當你對模板架構還不清晰時,可以運用ChatGPT來磨合:
- 描述需求:簡單說明自己想要的框架,例如「想要一份聚焦收入和成本趨勢的財務分析模板」。
- 試用調整:ChatGPT 給出初版後,再依實際需求微調。
- 保存與記憶:對模板感到滿意後,可請 ChatGPT 幫忙記憶,並設定簡單的關鍵字,方便日後即時調用。
若在工作中偶然生成了不錯的內容框架,也可直接將其轉化為模板。例如:「這是我整理法說會的架構,請將它保存為’法說會模板’。」接著可在未來不斷測試、優化,讓模板越來越貼近實務需求。
接著設定專屬的簡短關鍵字,未來輸入該字,就能迅速取得模板。這就像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專用的「快速鍵」,減少翻找資料的麻煩。
3.定期優化與更新
需求會隨時間改變,別忘了偶爾檢視並更新模板的內容。
- 新增重要分析指標
- 刪除不再需要的部分
透過這些調整,我們可以確保模板一直保持實用而不僵化。
二、實際運用模板的關鍵步驟
1.快速啟動
舉例來說,在處理資料時,只要上傳文件檔,輸入”用報告分析模板處理”,即可使用先前準備好的框架處理資料,擷取所需的資訊,不必再重新要求產出的整體架構。
2.填寫內容
有了模板,你只需專注思考特定的資訊內容跟段落,檢視是否需要加強,再讓ChatGPT補足相關的資訊。
3.應用與分享
完成後的內容可輸出成文件,或分享給朋友。透過這種方式,不僅節省時間,也能在交流中讓夥伴更加理解整體邏輯,並提出改進建議。
三、實際成效:效率提升的幾個面向
1.時間與重複工作減少
模板可以幫助快速啟動工作,省去從頭設計框架的時間。例如,處理一份逐字稿或年報時,只需調用既定的框架,即可快速完成初稿,減少不必要的手動操作。
2.專業度與一致性提升
模板確保每次輸出的文件在格式與邏輯上保持一致,這對需要頻繁處理結構化內容的工作尤其重要。
3.更專注於分析與決策
當骨架和框架已經就位時,可以將更多精力專注在關鍵的數據分析或內容深度上,而非排版或重複性調整。
透過這些效率提升,身為投資幼幼班的學員,應該有機會能升級到小班,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務,並將節省下的時間投入到更具創造力與價值的專案中。
經驗分享與結語
以法說會整理為例,以前我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一份整理報告,而現在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初稿。雖然模板無法完全替代人工判斷,但它為我提供了一個穩定且快速的起點。透過這樣的方式,我不僅省下了時間,還能專注於更具深度的分析與思考。假設每份資料的研讀,都能用模板方式省下30分鐘,隨著處理數量的增加,無形中就會在市場上拉開與他人的差距。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AI 工具再強大,也需要我們親自確認細節,以確保資訊的準確性與專業度。透過靈活運用模板與持續優化,我們可以更高效地應對工作中的各種挑戰,並保持對結果的掌控。
希望這些經驗能帶給你啟發,不論是剛開始接觸 AI 工具,或已經在使用中,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提升效率並迎接更大的挑戰。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