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習使用AI工具時,會拿同樣的素材和問題測試不同工具,就會發現工具間面對同樣情況的反應程度會有極大的差異。投資分析也是如此,每個人面對相同的投資議題,由於投資能力的差異,分析後所做出的投資決策自然會有天壤之別。
想透過這篇文章整理分享自己接觸投資領域以來的心得體會,尤其是最近發現自身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找到需要再努力精進的方向,並與大家分享學習歷程。
初入投資領域的迷思
當初剛開始接觸投資時,總是較為盲目地尋找標的,僅看公司的財報數據,卻忽視了財報所反映的都是過去的歷史表現,過往的成就並不代表未來一定也能持續亮眼表現。就像人們常說的”只看後照鏡開車”,光靠過往的輝煌業績很難代表公司未來的發展會一路平步青雲,我也因此吃過些虧,所以一直跌跌撞撞,希望能提升自己的投資研究能力。
新聞研究報告的誤區
後來我開始關注各種投資新聞和研究報告,希望從中挖掘出優質的投資標的。然而後來體會到,這些資訊在透過媒體曝光時,往往已經是第三手、第四手的訊息,如果沒有在時間點上領先,就很難掌握投資先機。
聚焦熟悉領域的重要性
俗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因此我決定要靜下心來,縮小投資研究的範圍,儘量排除雜訊的干擾。畢竟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看似不錯的投資機會,雖然風口上的豬都會飛,但千萬不可盲目跟風投資到不熟悉或無法承擔風險的領域。
要認清自己並非什麼領域都能夠深入理解,所以必須明白自身的知識邊界在哪裡,將關注範圍集中在較為熟悉的商業模式和科技範疇。先對熟悉領域的公司做深入分析研究,訓練自己分析的能力,檢視包括商業模式、技術、供應鏈、未來發展性等面向。一旦對某個領域有較紮實的基礎,未來再擴展到相關領域時,提升研究能力的速度也會加快許多。
勇於檢視、承認自身不足
為了測試對一家公司的理解程度,就開始嘗試寫投資分析文章。寫文章聽起來好像很難,但如果不勇於嘗試,就也無法提升及確認自己的研究能力。
當然,剛接觸投資時所寫出來的文章品質自然無法寫到像專業分析般出色扎實,現在回頭看都想要把過往文章刪除,但現在還是保留在部落格上,誠實面對過往的自己。
寫作是一個整理思緒的過程,透過輸出內化資訊,我們得以從另一個層面去理解事物的本質。同時寫作也能替自己留下紀錄,日後回頭檢視當時的分析是否合理可靠。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人提出不同觀點和看法,挑戰文章的內容。其實這都是一種寶貴的交流學習機會。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常常會透過通訊軟體與投資好友分享心得,用簡短的3-5句話向投資夥伴介紹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營運情況或潛在機會等亮點,如果大家對此有興趣就會再進一步討論探究。重點是要訓練用極簡的方式傳達重心,如果能成功吸引別人的注意力,那就代表對這家公司有相當程度的掌握和熟稔了。
吸納高手的獨到見解
最近和幾個投資同好在一起追蹤研究某公司,發現他們的細膩程度及關注角度和方向都比一般人更加廣泛且深入,非常值得我好好借鏡學習。相較之下,我和這些高手的差異主要在於:
我們都會關注一家公司的獲利、營運能力和未來發展性,但高手不僅如此,還會更進一步去研究該公司過去和未來可能的競爭者或合作對象是誰。我雖然也知道要關注競爭者,但往往只是粗略掃過,無法深入挖掘出第二、第三層次的相關資訊。高手們還會運用時間軸的維度,從過去歷史足跡追溯到現在,再預測未來,全方位評估可能的發展軌跡。
另外,高手的研究範圍也遠比我廣泛得多。他們會吸收國外相關產業的資訊,對比分析國內外同業的營運現況和市場趨勢差異。除了本土化的產業外,其實在全球各地都能找到相對應的公司案例可資借鏡參考。他們也會留意國外是否有潛在的合作夥伴機會。
人脈網絡建構對投資研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許多專業投資人都會主動與公司管理階層建立關係,公司的投資人關係人員(IR)通常也樂於回答各種問題。不過,要能問出重要的問題並不容易,如果所提的問題都只是財報或網路上就能找到的表面資訊,自然也很難從公司發言人口中得到第一手深入的內部訊息。
真正有價值的公司資訊獲取管道大致排序如下:
閉門法說(私訪)>電話訪談>股東會、公開法說會>研究報告>財報、新聞>小道消息
一家公司的經營有許多眉角細節,很多內容不是在家裡看報告資料就能完全理解透徹。
閉門法說(私訪)其實是能獲取最多資訊的方式,但相對的準備工作也最為充足繁重。不然就會坐在會議室裡相看兩無所見,問題切無要領,自然就得不到重要資訊。
電話訪談其實也可以獲得很多有用資訊,但因為很多事情其實很難透過電話完整傳達,而且談話時間也有限,不過我們可以努力多打幾次電話,將想獲取的訊息拚湊起來。
大型公開法說會、業績發表會,實際上就是聽公司報告概況。由於參加的人數眾多,許多人在會後都會湊上去提出疑問,很難有充足時間進行深入的一對一交流對談。不過,如果只是想第一手掌握公司最新營運概況的話,參加這類活動就是不錯的選擇了。畢竟新聞報導或研究報告往往只會摘錄重點,如果能親自參與完整法說會,自然獲知的內容會更加充實完整。
研究報告通常是各家研究員訪談公司後的重點提煉,參考價值很高。如果已經對公司掌握度很高,理解其營運模式後,就可以透過研究報告來追蹤公司的最新進展狀況。但假設對公司營運情況尚未很了解清楚的話,那麼我們還是要自己先做足基礎功課,深入研究公司本身。
至於財報、新聞或網路上的論壇資訊,大多都屬於比較滯後的二手訊息。但偶而也可能會有真知灼見出現在這些管道上,不過這種機會畢竟是少之又少。
除了上市公司方面的資源外,也發現許多所謂的”民間神級投資人”對一些產業的掌握程度,甚至不下於線上知名的專業研究員,而且都有”特殊管道”可以獲取重要資訊。不過要認識這些人並不容易,通常你得先主動分享自己所知,別人才有機會認識你,進而願意接納你加入同好的行列。
你可以更進一步,經營部落格或粉絲團,發表投資見解,慢慢在網路上累積投資領域的專業信譽。不論是走教主路線、財富自由分享或是鐵漢開戰路線,都會自然而然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只要同好的人越多,你獲得資訊的管道及機會就越多。
運用工具提升研究效率
現在這個資訊時代,任何人都面臨著一樣的問題:每天都有大量的資訊需要消化吸收。無論是數百字到上千字的報告、數十分鐘到上個小時的影音檔案,要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掌握這麼多內容?有了AI工具的幫助,我們就能利用影音轉文字功能將影片內容轉成逐字稿,使用摘要整理功能快速提取重點,對報告進行分析等等。
我們需要學習運用AI工具來提升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資料處理的效率,在短時間內發揮最大的研究產能。誰能多讀完一份報告,就可能比別人更早發現投資機會。在這個時代,勝負的關鍵不僅僅是掌握資訊量,更在於吸收和處理資訊的速度。
結語
投資最困難的是複製成功的經驗,事實上只要能賺錢,就代表某個環節做對了。要找出共同成功點,盡量重複做對的事情。同時也要有信心:任何人都無法百分之百掌握一家公司的營運情況,公司自己也無法完全預期未來的營收變化,意外和驚喜永遠難以預料。我們能做的就是勇於承認錯誤,控制好投資部位規模,降低風險承擔。
投資路上最寶貴的是虛心學習的態度,唯有時刻保持謙遜,尊重市場的運作規則,我們才能在這條漫漫長路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順遂。
謝謝Duncan大 像是我投資路上的不老石佛值得學習
哈哈,不客氣,大家一起多交流,一起成長。